糖尿病,是一种新陈代谢疾病,是由胰岛素缺少而引起的糖代谢紊乱所致;由于糖不能被身体组织利用而潴留血中。血糖升高后,糖由肾排出,而发生糖尿;糖代谢紊乱又引起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失常,结果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(酮体,为酸性)便在体内潴留过多,而引起酸中毒或昏迷。典型的临床表现为"三多"(多尿、多喝水、多吃)和体重减轻。"多尿"是由于尿中的糖浓度增加,由肾排出时而携带出大量液体所致,每昼夜尿量可达5-10升,大都在白天排出,这是因为白天吃饭后,血糖升高之故;"多喝水"是为了补充由于尿多而失的水分;"多吃"是为了补偿失去的养分(碳水化物);"体重减轻"是由于组织失水以及组织的脂肪和蛋白质分解,患者体重可在数周或数月内减轻10-20公斤;其它症状尚有疲乏、头痛、腿痛、失眠、视力减退、女性外阴瘙痒(由于尿糖刺激所致)、月经不调和男子性欲减退等。中医称为"消渴、消瘅、消病"。
中医认为:其病之始,皆由不节嗜欲,不慎喜怒,湿热之气浸淫燔灼,郁成燥热,气不宣平,所以其传变的病形,表现为饮水多而小便多,肌肉消瘦。瘅即热,由于五脏之精气皆虚,转而化热,热则耗津液、消肌肉,故为消瘅。《素问·气厥论》:"心移寒于肺,肺消,肺消者饮一溲二","心移热于肺,传为鬲消。"心为火脏,寒热均随心火消灼肺精而成为消。总之,"五脏,五志之火,皆有真液以养之,故凝聚不动。而真液犹赖肾之阴精、胃之津液,交灌不竭。若肾胃之水不继,则五脏之真阴随耗,五志之火翕然内动,上、中、下,三消作矣。" (《见闻录》论消)。所以,消瘅的病机,关健在于肺胃津液干枯,不能荣于全身而成。
糖尿之症,古多有论《脉因证治·消渴》:"夫因则火一也。病则有上中下也。盖心火盛于上,为膈膜之消,病则舌上赤裂,大渴引饮。……火盛于中,为肠胃之消,病则善食自瘦,自汗,大便硬,小便数。……火盛于下为肾消,病则烦躁,小便浊,淋如膏油状。……"。
今糖尿病一症,越发剧增,其治多以缓解或药物维持为主,得以根除者甚少,其用药又不分病之上下,根于何由,而一方统治,则其效而不能达意。
中医论治则分为"上消"(肺热津伤)。其治以清热润肺、生津止渴之法;其用方药以消渴方加减。"中消"(胃热炽盛),其治以清胃泻火、滋养阴液之法,其用方药为玉女煎加减。"下消"(肾阴亏虚、阴阳两虚)其治以滋阴固肾或阴阳双补,益肾固摄之法,其用方药为六味地黄丸加味或以金匮肾气丸加减。这样,对症用药,因人施治,则方便治疗。 1/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|